陽光教師的教育故事 | 第三期:樂而好學,樂中才見高效
|
瀏覽次數:1698 次 關鍵詞: 信息來源:陽光未來 時間:2022-04-26 10:49:29 |
嚴宇寒 安順陽光未來學校初中部語文老師
01教師簡介 畢業于貴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,本科期間獲獎經歷如下: 2015至2016學年度國家三等獎學金 2014至2015國家勵志獎學金 2014至2015學年度人文學院“三好學生” 2016至2017學年度人文學院“三好學生” 第四屆《當代教育》貴州省大學生小說、散文、詩歌大賽佳作獎 人文學院第一屆征文比賽優秀獎 人文學院第二屆征文比賽三等獎 人文學院第三屆征文比賽優秀獎 貴州大學第九屆文學朗誦優秀獎 《貴大青年》“貴青杯”第七屆征文比賽二等獎 《貴大青年》“貴青杯”第八屆征文比賽最具潛力獎 2014年“貴州大學第四屆詩詞骨干培訓”結業證書 入職陽光后多次獲評優秀老師 02教育格言 教育的本質,不是把籃子裝滿,而是把燈點亮。
校級優秀征文
樂而好學 樂中才見高效—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三月的校園潤澤如一顆嵌在洪湖畔的明珠。風整日涼沁地吹,吹過白薔薇盛放的森林——雖然才值初春,孩子們卻像淌過仲夏的河,臂膀白凈潤澤,開在棗紅色的衣袖里。 三月的云和草是軟的,嫩的,陽光掛在樹枝晃蕩,細雨淋幾日,一粒粒花苞在星輝中悄悄探首,花開了,陽光又被吐出來,空氣就有了甜味。 有時我想,和孩子們度過的日子就是從花里吐出來的。 我所在的學校推行“樂學高效課堂”,作為一名接受培訓半年的非“科班”語文老師,工作伊始,我滿心困惑,不得其法而入。我一度認為只要把握住核心知識,就可以用“導思議展評測”這套固定的模式去套每一種文體,于是我將課標和考點化作案與刀,笨拙地仿照庖丁解牛那般去拆解課文:標題、首尾段、修辭、字詞等等,將文本割裂成一道道導學案上的題目交給學生。每堂課,導入后就是學生做題、議題、講題,而我只是一個串場的主持人。 剛開始,依傍于學校的積分制,我把學生的表現分為作業、課堂表現、限時練三個部分,學生可以通過這幾項獲取積分。每兩周我會匯總一次,個人積分榜前五和小組積分第一的同學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。在這套積分制的激勵下,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很活躍,我在這樣的“繁榮”中“浮云遮望眼”,并沒有在一開始就發現課堂的問題。直到孩子們漸漸對各種物質獎勵失去興趣,課堂上高舉的手像一朵朵春暮的花凋零下去,我才從海市蜃樓中移開雙眼,真正開始審視、反思我的課堂,也才驚覺自己將語文課上成了習題課,失去了這門學科本身可能生發出來的愛與美。 這種焦慮感逼迫我行動起來:在網上搜尋論文研讀,到學校的小學部去聽課,在各大網絡平臺上搜尋優質課觀摩......最后,我發現課上得好的老師的課堂往往有這幾種聲音:表達聲、思辯聲、笑聲。 我的課堂最缺乏的就是最后一種聲音。 痛定思痛,反復琢磨,在《皇帝的新裝》這一堂課上,我迎來了真正的轉變與進步。這是一篇寓言,利用課前三分鐘讀寫完生字詞、了解作者以后,一個學生忽然把手舉得高高的。我示意他站起來說。那學生一臉疑惑地說:“老師,今天的導學案還沒發。”他的話音剛落,語文科代表馬上說:“老師我去拿!”科代表是我的得力助手,他以為我把導學案忘在辦公室了。 我笑笑說:“今天,我們暫時不用導學案。”然后,我把提前放在講臺上的彩色卡紙拿出來,又從包里掏出“最佳小組評分表”一并讓課代表發下去。學生們頓時興奮了。 “老師,這不是美術老師準備的嗎?” “老師,我們到底要干嘛?” 前幾排先拿到評分表的孩子喊起來:“演,老師是讓我們演!”教室里頓時沸騰了,七嘴八舌嚷成一片。 此時上課鈴聲響起,我乘勢說:“上課!”互行過禮后,學生們安靜坐下,一個個難掩喜色,幾個好動的學生不住地搗鼓著卡紙。我并沒有喝止,而是打開投影,用兩分鐘把評分表上的要求一項項說給同學們聽,要求他們根據課本,研讀情節,分析人物,再運用手里的卡紙做道具,任選一個場景排不超過4分鐘的戲。同學們還要認真看戲,評戲,選出最佳小組和最佳演員。因為當天是連堂課,所以我大膽拿出了半小時給同學們排戲。倒計時一開始,孩子們就像一束被點燃的火把,馬上迫不及待地交流起來。 各組的小組長經過班主任半個多學期的培訓,拿到任務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工,六人一組,讀課文、定角色、分臺詞、做道具、大家干得熱火朝天有條不紊。我觀察到大部分小組做完道具,拿著課本開始對臺詞時,也才過去十分鐘。倒計時一響,同學們極快地坐回了位置上,我都被他們的利落震驚到了。本來我還有許多擔心:擔心他們興奮起來收不住,擔心他們不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任務,事實告訴我,這一切的擔心都是多余的。他們比我認識的更獨立,更有效率,更有組織能力。 興趣果然是一臺火力十足的發動機! 接下來的組間交流精彩紛呈:有的小組配合無間,安排了專門的場務搬運道具;有的小組道具制作非常精美,皇帝的王冠上鑲嵌著漂亮的“寶石”;有的小組大膽設計,通過夸張人物的言行展現人物性格——皇帝拉開衣服嘚瑟地到觀眾面前讓人家瞅瞅;有的小組人物形象把握十分到位,皇帝昂首挺胸,身后跟著一個舉鏡子的仆人,大臣們哈腰駝背滿臉媚笑;有的小組運用多種對話形式,把課文中大臣的心理活動轉化成舞臺上的獨白,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到人物形象。 臺下的觀眾也沒有閑著,大家認真看戲,小聲議論,隨時打分。國王游行時還非常配合地高呼“好美的衣服!”等到小孩子戳破謊言,又轉而竊竊私語“啊!他本來就沒有穿衣服。”“他怎么能不穿衣服呢?”“愚蠢的皇帝”.....還有一個學生嚷了一聲:“狗皇帝!還我血汗錢!”我當時靈光一閃,等這個組表演結束,便請這位同學說一說為什么他會發出“還我血汗錢”這樣的吶喊。 這名同學說:“我之所以這樣說,是因為課文第一段就已經告訴我們這位皇帝為了穿得漂亮,不惜把所有的錢都花掉。他的錢從哪里來,都是百姓們交的稅,他不關心自己的軍隊,更不會關心百姓。”我對他豎起大拇指,還不等我補充,就又有幾位同學舉手,我示意其中一位站起來回答。這位同學說:“我記得老師你在講蒲松齡的《狼》的時候說過,作為一個科考失意的讀書人,蒲松齡在《聊齋志異》里面塑造了一些狐鬼花妖,這些故事是寄寓了他對現實的一些不滿和他的一些理想的,所以《皇帝的新裝》里面的皇帝和大臣他們可能也表達了作者的一些不滿。” “你的思考很有深度!作者不滿什么呢?”我追問。“皇帝揮霍百姓的錢,只顧自己來享受樂,而大臣為了保住官職選擇欺騙皇帝。”“你分析得非常準確!那《皇帝的新裝》又贊賞什么呢?什么才是作者的理想?” “那個孩子!”大家異口同聲地說。我開心地點頭,在PPT上展示出了《皇帝的新裝》的寫作背景和諷刺手法,并把當天的課后作業從練習冊改為讀《皇帝的新裝》的感想。 演出結束后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。我也不禁贊嘆道:“你們真了不起,短短三十分鐘,各組分工合作,效率極高,每個組對人物形象的把握都很到位,而且還在基于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新。大家都落落大方,敢演敢說,令我贊嘆!” 經過小組長當堂唱票,我們選出了最佳小組和最佳演員。在給最佳演員頒獎時(加積分),同學們給出的理由是這個同學的語言動作最形象。于是我讓同學們回到課本中,再去找一找安徒生哪些句子最能體現人物性格?為什么?同學們紛紛舉手,有找動作描寫的,有找神態描寫的,有找心理描寫的......聽著孩子們這些閃爍著創新火花乃至于哲理意味的精彩發言,這一刻,我覺得自己的課堂真正有了轉變,油然而生一種幸福感,樂而好學,才是高效課堂取得成功的真諦。通過查閱當天的作業,我還見到了這堂課的實效,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激活,語言的運用得到了鍛煉,解讀文本的能力得到了提高...... 現在回頭看這堂課,我還多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: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才是樂學高效的基石。陶行知先生說過:“好的先生不是教書,不是教學生,乃是教學生學。”課堂不是一個簡單進行知識傳授的場所,而是學生生命成長最重要的陣地,我們應該關注活生生的、有思想、有感情的人的真實生活與真切的成長,尊重他們的想法、看法。 我們的學生真的不是無知無能的被動體,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,他們是帶著自己的知識、經驗、思考、靈感與興致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的,所以在課堂上,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,以愛心與智慧去引領學生。不拘泥于刻板的模式,而是從學情和文本出發,靈活地生成每一堂課。用另一位老師的話來說:“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,那么他們奉獻給你的將是無盡的潛力和生命的亮麗,我們的教學才會成為一種藝術,才會充滿生命的氣息,才會有令人叫絕的柳暗花明,才會呈現出不曾預期的精彩。” 這樣教學片斷就如一朵朵美麗的花,我祈愿這樣的時刻再多一些,也愿意為體驗這樣的時刻而不斷努力,直到我的教學園地四季如春,繁花似錦。 |
返回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