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新聞資訊
二十四節氣 | 清明至:人間踏春色,濁酒懷故人
|
瀏覽次數:1350 次 關鍵詞: 信息來源:陽光未來 時間:2023-04-06 10:21:36 |
清明,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春季的第五個節氣。清明節氣因為節令期間“氣清景明、萬物皆顯”而得名。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,既是自然節氣點,也是傳統節日。清明節源自早期人類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,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。 在這一天,我們一起走進清明,看天地一派澄澈雋永,念故人歸去深情追思,珍惜當下時光。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,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,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、緬懷先人的節日,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,更是一個遠足踏青、親近自然、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。 這樣的節日里有什么習俗呢,我們一起來看看吧。
01 掃墓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四大祭祀節日之一,在這一天人們要祭祖和掃墓。人們通常會帶著水果、食品、鮮花、酒水和紙錢等物品來到墓地,將貢品擺放在墓地前,焚燒紙錢,獻上鮮花,磕頭祭拜,表達哀思。 陽光學子們跟著家長一起去祭祖,銘記先人,寄托哀思。 02 蕩秋千 踢蹴鞠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,蕩秋千源于民間勞作,唐宋時期盛行。唐宋時,有人認為“秋干”一詞乃是源于漢武帝之時。漢武帝時,國力強盛,武帝祈求千秋之業,后官之中便將“千秋”顛倒為"秋干”,來命名這種游樂活動,同時這種娛樂活動便也帶有了祝壽祈福之意。 而蹴鞠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,現代可以踢足球、打籃球,外出玩耍,鍛煉身體,呼吸新鮮空氣。
這樣的春日里,陽光學子與家人一起去踏青,享受春光,一起蕩秋千、踢足球,共度親子時光。
03 放風箏 古人將自己的災病寫在風箏上,放上藍天后,剪斷牽線,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,能消病除災,為自己帶來好運。在現代我們不能隨意剪斷風箏,但可以陪孩子一起去踏青放風箏,享受親子時光。
04 吃雞蛋、發糕、青團 清明節吃雞蛋的習俗有幾千年的歷史,古人將各種禽蛋例如雞蛋、鴨蛋、鵝蛋等煮熟后,涂上各種顏色,稱為“五彩蛋”,他們把這些五彩蛋投放到河流中,順水沖下,下游的人們就爭先搶撈,認為這是一種福氣。而后來,人們常在清明節的時候吃雞蛋,象征一家團圓。 發糕則是人們用來寄托“發財”、“高升”的美好愿望,和青團一樣,都是清明節的美食。陪孩子一起嘗嘗清明節的食物,感受節日氛圍吧。
05 禁火寒食 清明節和寒食節的日期接近,今年的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,而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歷史上有名的忠臣介子推。 寒食節由來 相傳在春秋時期,介子推輔佐流落在外的晉國公子重耳長達十九年,后來重耳勵精圖治,最終成為有名的“晉文公”,但介子推不愿為官,帶著母親歸隱山林。于是晉文公手下放火燒山,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,但最終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,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,于是晉文公下令:介子推受難之日不生火做飯,要吃冷食,稱為寒食節。 歷史上,寒食清明兩節相近,久而久之,便合為一個節日,在這一天,家家禁止生火,都吃冷食。陽光學子們要了解寒食節的典故哦,在這一天一起品嘗寒食,紀念忠臣介子推吧!
清明前后,萬物復蘇,正是踏青的好時節。和孩子一起去祭祀先祖,享受春光吧! |
返回 |